成都一日
 

 

您的位置:主页——感受魅力四川——成都一日


 旅行社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处,交通很便利,我们三人顾不得吃早饭就打车奔向武侯祠。
    走进武侯祠的大门,便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遥远的三国时代。一层层的院落就象一部部厚重的历史画卷,一幅幅的楹联记载着后人对诸葛亮的敬仰。
    记得大殿里有刘备君臣的塑像,另一个殿里
有诸葛亮像,羽扇纶巾,神态飘逸,两侧还有其子其孙的塑像,印象中,大殿顶部的横梁上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字样。
    武侯祠的院落里清净幽雅,那无处不在的匾额与楹联
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历史巨著,还有碑刻更是流芳百世的艺术品,岳少保书写的诸葛亮《出师表》碑刻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等,笔体苍劲,洒脱俊逸,不仅喜欢书法的人会流连忘返,就是外行人也会驻足观瞧,因为这里的碑刻、楹联、匾额是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赫赫有名的成都武候祠是中外旅游者的必游之地,可是武侯祠的大门上,却写着“汉昭烈庙”。昭烈是刘备的谥号,这是怎么回事?这里面有故事。

 原来诸葛亮死后不久,人们为了祭奠他在成都附近修建了好几处祠庙,南郊的武侯祠是最著名的一座,它坐落在刘备的陵墓惠陵墓及祠庙的西边,明初蜀献王看见惠陵冷冷清清,而武侯祠却游人如织,于是以“君臣宜一体”为由,将武祠废掉,把诸葛亮的塑像搬进了昭烈庙,南郊的武侯祠不复存在,但老百姓依旧把有诸葛亮像的昭烈庙叫作武侯祠。后来在清康熙年间重新修建时,在庙中修筑了前后两殿,前殿祀刘备,后殿祀诸葛亮,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格局。
    大门门额上“汉昭烈庙”虽然醒目,但谁都视而不见,武侯祠成了正式名称。南来北往的人拜谒的是诸葛孔明,在这里刘备似乎成了陪衬。“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虽然那个时代早已远离我们,但千古流芳已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人物的功绩,不以君臣的位置高低而定,成都武侯祠的名称变化使我们领略到了诸葛武侯的人格魅力。   

    离开武侯祠,我们急匆匆赶往杜甫草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每当想起杜甫这首诗时,都有种深深的伤感。仕途无门、贫病交加的杜甫在成都成就了他的诗歌天才,在朋友的接济下,他在草堂里过上了一生中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现在的草堂并非真正的草堂,是在明清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建中确立的,如果当初杜甫有这样的居所,就写不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现存主要建筑风格清新雅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柴门和工部祠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人伟大的抱负,当初的茅草堂早已旧貌新颜,成为人们研究、瞻仰、纪念杜甫的主要场所。

    辞别草堂,早已过了饭点,为游览草堂我们把午饭晚饭合二为一,在肚子强烈抗议下我们去寻找成都特色的小吃。
    出租司机师傅把我们送到了小吃城,一个大牌子上写着各种小吃的价格,看得我是云里雾里一般,彭工是四川人,她的岁数最大,就由她来做主吧。我们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奔波了大半天,不仅肚子瘪了,腿酸了,身上还冒着蜀地特有的热气。不大工夫,两套小吃摆上了桌子,小笼屉、小碟子、小碗碗摆满了整张大圆桌,虽说家伙什小点,架不住多呀,麻婆豆腐、赖汤圆、龙抄手、担担面……这个动一筷子,那个舀一勺子,没觉得吃过瘾呢,肚子居然饱了。
    难怪这里叫“天府之国”,原来这里好吃的这么多。就说这“龙抄手”吧,在咱北京叫它馄饨,还有的地方叫云吞,不知道四川人咋就把“龙”与“抄手”结合到了一起。看见成都令人眼花缭乱的小吃,真想在这住上几天,今天虽然吃了好多品种,但有点象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意犹未尽。


上一页    感受魅力四川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