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李春宇长城之旅


之一:辽东段 之二:河北东段 之三:北京段
之四:河北西段 之五:山西段 之六:陕西段
之七:宁夏段 之八:甘肃段 之九:归途如虹

之七:宁夏段

  2012109日,李春宇走进了宁夏段长城。“宁夏是一个被贺兰山护着,被长城围着,被黄河爱着的地方。”
    这里的长城与河北、北京的不同,从建筑材料上看,华北的长城多为砖墙或石墙,而宁夏的长城几乎都是由黄土夯筑而成。当延续了几百年的土墙在黄色的丘陵上蜿蜒起伏,带给人们的除了感叹人力的伟大,便是岁月的无情,时光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剑,在长城的躯体上劈砍斩削,留给后人的便是这时断时续、高低错落的大土墙。如今,明长城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当年“三十里一堡,六十里一城”的盛景也渐渐地被黄沙侵蚀,但它仍不失为人类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它是中华大地上体积最庞大的文化遗产。

   “20121010日,宁夏边墙盐池城。盐池城,原名花马池,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置花马池营,调西安等卫官军,更番操守。为宁夏东路,设右参将分守其地。”
   “20121010日,宁夏边墙盐池段二道边, 二道边为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都御史余子俊奏筑。这道长城由陕西省定边县苟池西畔村东北,进入盐池县夏记墩村,向西北经宛记沟、柳杨堡、杨记圈、黄记沙窝子、芨芨沟、陈记壕、红圪塔至兴武营。这道长城从明嘉靖年间就已废弃,今略存痕迹。”
   “20121011日,宁夏边墙灵武段-清水营堡,清水营堡旧城一里,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之,为周二里。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巡抚、都御史翟鹏奏迁旗军五百一十名,置操守官一员、管队官五员、守堡官一员。今城在清水营城堡砖石部分早被拆为民用,现仅存夯土城墙。”
   “20121012日,宁夏边墙银川段横山堡,横山堡旧名红山堡,据《嘉靖宁夏新志》载,此堡为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总制尚书秦竑奏,委都指挥史镛筑,周一里许,置旗军二百五十一名,操守官一员,守堡官一员。今横山堡砖石早被拆为民用,夯土城墙尚残存,现已成为水洞沟景区一部分。”

盐池城

灵武东湾墩

横山堡遗址

平罗县鼓楼

 “20121013日,宁夏边墙银川段, 长城由灵武县抵黄河东岸后,并未过黄河, 而是顺黄河东岸北上,进入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沿黄河东岸一路向北不见边墙所踪,墩台全无,只见片片沙漠,过兵沟峡谷后地势趋于平缓,无边的稻田出现在眼前。”
   “20121014日。宁夏边墙银川段月牙湖,长城在月牙湖以南已无迹可寻,月牙湖以北的长城遗址被林场推平修了公路,这一代沙化严重,月牙湖往西1.5公里即到黄河岸边,此地亦是清康熙帝西征葛尔丹渡河处。”
   “20121016日,宁夏边墙石嘴山平罗县,明代称平虏,据《嘉靖宁夏新志》载:平虏自古无城,永乐初始建置军马哨备。景泰六年,奏拨前卫后千户所十百户军余居之,弘治六年居人繁庶,展筑新城。嘉靖三十年属宁夏卫领,当时整个石嘴山地区皆属平虏守御千户所辖,现今城墙已毁,城中留有鼓楼一座。”

    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是黄土长城无尽的魅力,举目四望,浩瀚无垠的荒漠戈壁,只有道道残破的土墙与萧瑟的秋风抗衡,虽然长时间徒步看到都是单调的黄土色,但每次对着夯土墙凝视的时候,厚重的教科书感又油然而生。
    默默地沿着长城行走的徒步者,感受着沙砾与黄土弥漫的气息,在洒满阳光的原野里,他站在明长城残破遗址上,眼前似乎飘荡着无数的旌旗,号角声、厮杀声不绝于耳。几百年的风雪交加把长城劈出道道豁口,古老的长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尽显凄凉、苍劲、残缺之美。
    宁夏的秋天很有些寒意,此时的石家庄应是尽享金秋的时节,然而这里夜间的气温却已过了冰点。冷空气的频繁降临,对徒步有着很大的遏制作用,而此地的长城一直到目的地——嘉峪关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戈壁,村庄稀落,居民甚少,对于独行者来说,如果遇上百公里无人区,途中补给是一个大问题。几位有丰富户外经验的资深驴友提议,为了防止在沙漠无人区发生供给困难,需改变行进方式,采用代步工具——自行车,既不影响与大自然的亲和力,又能解决长距离中的补给问题。李春宇采纳了驴友的建议,添置了“坐骑”,以后的行程由徒步改为骑行。同时把长城徒步计划进行了调整,长城之旅终点由明长城最西端嘉峪关延伸至玉门关(汉长城遗址)。

   “20121024日,宁夏石嘴山惠农区,夜间最低温度—1°,步兵升级骑兵,前进!”
   “2012年10月25日,上午九时,石嘴山惠农区石嘴子渡口处出发,沿109国道向北行至滨河工业区,按地图所标识向西过110国道有一处名叫落石滩烽燧的遗址,遂继续向西过铁路桥后询问当地老乡未果,折返回110国道,再沿国道向南行进,约中午时分到达110国道石嘴山四中路口,国道边发现边墙遗址,边墙旁边有一家名叫长城园的餐厅,午餐就在此地解决,上午行进40公里。
    宁夏边墙石嘴山段。旧北长城:由黄河西岸至石大公路以东的地段,因属平原地带,长城遗址早被农民开垦耕地、修建渠道所毁,今已难辨其原址,过石大公路,由石嘴山市四中路口至贺兰山扁沟段,城墙保存较好。
    午饭后,车前轮胎气已跑光,上午在找烽火台遗址的时候扎胎了,还好后胎无恙。五分钟换好备胎,继续出发。下午任务寻找错位长城。边墙从国道西侧一直向西延伸至贺兰山下,中间被火车道隔断,车子无法通过,步行前往。
    1965年西北地震考察队发现这段长城有错断现象后,引起了国家地震局和美国内政部地震调查局的注意,1975年国家地震局要求监测红果子长城错位;1976年5月宁夏地震队建造了红果子定点形变台。
    据《九边考》记载:‘宁夏北,贺兰山黄河之间,外有旧边墙一道。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年)于内复筑边墙一道。官军遂弃外边不守,以致内地田地荒芜。’这里所说的‘外有旧边墙一道’,就是指今日惠农县境内的红果子长城。据考证,这道长城修筑于明朝洪武至弘治年间(公元一三六八年——一五○○年)。在这段长城上,由于地震,造成上下错位一点零五米,水平错位一点二五米。
    在贺兰山高处向东眺望,会看到多处被拦腰截断的长城:因为一条铁路横贯而过,城墙豁开了一个大口;因为修公路,长城被打通;因为发山洪,长城被水冲断,残垣断壁……
    下午五点五十分左右从贺兰山山口返回铁路停车处,此时太阳已落山,气温下降,继续前往下一目的地:大武口,距离35公里。红果子至大武口,18点——20点夜骑37公里。
    红果子镇至大武口区向南沿110国即达,返回国道后夜幕降临,借助国道上往来车辆的灯光前行,一路保持时速在20公里左右,晚八点进入大武口城区,今日惠农石嘴子黄河渡口出发,晚八点到达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今日骑行总里程83公里。”

    这是一段最为详尽的骑行记录,从中可以看出,改变行走计划初见成效。实践证明,在这荒芜的旷野中骑行,不仅加快了行进的速度,还浏览了更多的地方。虽然骑行借助于交通工具,看似比徒步要轻松了一些,同样也是对体能和应变能力的考验。

错位长城

  骑行的过程就是一往无前的过程,无法倒退,只有奋力蹬踏,才能达到目的地。每天的骑行,虽然有计划、有导航,但不知道等待他的道路是什么,一路上充满未知和汗水。当他行进于一条平坦的路时,不知道下面的路程将是什么,也许下一个转弯是同样平坦的一马平川,也许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大上坡,也许是一个急速下降的陡坡,他总是在未知路段中前进,充满期待、兴奋和神秘感。
   “20121027日,宁夏银川贺兰口, 贺兰口村,向西北进贺兰沟在沟谷两侧的山崖上,各嵌有摩崖刻记一方。北侧的竖刻题记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钦差大臣巡视贺兰山边防时所刻;南侧的石刻为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五月重修贺兰口时所刻。沟内有西夏岩画雕刻群,现已开发为岩画景区。沿贺兰山口进入沟内,两侧岩壁上即发现西夏先民在此留下的生活记录,有象形图案,有生活符号,有西夏文字,从另一角度更多的了解了西夏文化,经过历史的长河,保留如此完整,实属不易。”
   “20121027日,宁夏边墙银川段,早九点镇北堡出发,沿贺兰山边山公路途经贺兰口、苏峪口、拜寺口、滚钟口、马连口,经103县道并回110国道,傍晚六点进入银川西夏区。今日行程65公里。”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长城三关口头道口

青铜峡口子门

 “20121029日,宁夏边墙银川段三关口, 古称赤木口,是贺兰山上最著名的关口。上午西夏区出发,经110国道转入102省道,午时到达102省道50公里处, 此处是宁夏永宁县和内蒙阿拉善左旗交界处,贺兰山长城三关口头道口亦在此,午餐一个大红苹果。上午逆风行进35公里。三关口位于贺兰山中部,东北距银川约八十华里,今有银巴公路由三关口通过。三关口自古便是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重要通道。现三关口已属内蒙境内。到达银川永宁县闽宁镇。今日行程80公里!”
   “20121030日,晚七点,皓月当空,漫漫旷野西风瑟瑟,满天星斗,后有贺兰山,旁有万里长城,我在路上。宁夏边墙青铜峡段,原计划由口子门南下进入中宁石空镇,因路况不佳导致扎胎,夜晚又寻路不见,遂沿土石路向东又绕回109国道,晚九点到达渠口农场,今日总行程110公里。”
   “20121031日,上午渠口农场出发,沿宁夏201省道途经:枣园乡、石空镇、胜金关、镇罗镇、四方墩,晚七点半到达中卫城。今日总行程96公里。” 

中卫城鼓楼

   “20121101日,宁夏边墙中卫段中卫城,洪武初,州废,以宁夏左屯卫军余屯种于此。三十二年(公元1399年)年末,复徙屯种军余于宁夏。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兵部尚书王骥行边,奏设分守左参将,为宁夏西路,城周四里三分。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参将周尚文开南门一。现中卫城已毁。”
   “2012113日,宁夏边墙中卫段,上午九点中卫城出发,下午五点到达甘塘镇,今日西北风四级,一路逆风爬坡行程60公里。此地海拔1656米,与中卫城高差500米。宁夏边墙中卫段,沙坡头至甘塘,一路沿着腾格里沙漠边缘行进,在这蛮荒干旱地带,唯有这带着水的地名,能给这里解解渴。”
   “宁夏中卫营盘水附近,与一流浪汉相遇,走近询问后才知,此人是一聋哑人,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去向何处,在这人烟罕见的荒野中,拄着双棍步履蹒跚的走着,看着实在可怜,便给其留下自己所带食物,继续前行。”

    一辆自行车,两个驮包,驶过颠簸的路途,穿越漆黑的夜空,沿着残缺的长城,在宁夏大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几”字。这不仅仅是一次长城的旅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路上的雨雪风霜,顶风时的奋力拼搏,爬坡时的蹒跚步履,黑夜时的孤独无援……外界的磨难,内心的较量,困难和信念的抗衡,始终伴随在旅途中。一次次的挑战自己的极限,一次次的突破障碍阻隔,一次次的超越梦想,都成为一次次精彩的蜕变。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