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黄河两岸      
     

您的位置:主页——行走在黄河两岸


1、杏帘在望 2、汾阳王郭子仪故地 3、离石到碛口的路 4、黄河岸边之碛口镇
5、与碛口相邻的西湾村 6、与碛口隔河的李家山 7、黄河浮雕画廊 8、榆林印象
9、神木一瞥 10、岢岚是个好地方 11、芦芽山与汾河源 12、山陕之行小结

6、与碛口隔河的李家山

从西湾村出来,我们又开车前往李家山。李家山的路不好走,这点我们是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李家山在碛口镇南,距碛口约五公里,同来旅游的人介绍说有两条路可以到达,一条是当地人修的上山土路,路窄坡陡,几个人合租当地的小面包可以直接开到山顶,另一条是沿着河滩走,在半山腰有个平台,车子可以停放在那里,自驾车的人都选择此路,据说这条路比小面包的路要宽些,不走不知道,这条非等级土路,也是非一般司机敢上的,路窄、坡大、弯急、崖深,是这条土路最显著的特点,有的车还没有进山在黄河滩上就调头回去了,可见这险路还不是每个人都敢走的。但是美好的景致就隐藏在其险境中。
    经过艰难的跋涉,我们终于看到了李家山这个依山就势的小山村。在山沟的两个山坡上,密布着沿山势而建的窑洞住宅,就像凤凰的两个翅膀,层层叠叠的窑洞建在约七十多度的陡坡上,形成了立体的宅院群,放眼望去,好不壮观。
    拾阶而上,当你抚摸着石墙、石碾、石磨时,似乎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曾经富足的家园,精雕细刻的石头窑洞依然还是那么完好,石券、石墙、石挑檐、石门楼,石柱础,石雕、石匾额,无不刻画着昨日的荣耀,如果说土窑洞是平民级窑洞,那么这里的应该属于富豪级窑洞。岁月流逝,带走了往日的繁华,风雨侵蚀,“铁将军”成了“值班员”。
    我独自一人在山村中边走边看,一家窑洞看过再转到另一家窑洞,慢慢地欣赏着内地少见的宅院,越走越高,不知不觉我到了山顶,俯瞰着全村的窑洞,一层叠一层,煞是好看。这时我忽然发现几口被打破底的缸倒竖在地上,整齐了排列在山顶上,原来这些破缸是窑洞土炕的烟囱。不管是在碛口镇、西湾村,还是在李家山,一层又一层的窑洞有点像城里的楼房,但不同的是,下层窑洞的顶层是上层窑洞的院子,而不是房间。
    李家山好看,但行路却很困难。由于李家山的山坡都在六七十度,所以所谓的路都是坡道,曲折狭窄不说,还没有护栏等防护设施,我在路上走时加着十二分的小心,可是当地人却如履平地,甚至骑着摩托车在上边行驶,看得你目瞪口呆。

    著名画家吴冠中 1989 10 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李家山,是个很适合写生的地方,老锅下了车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靠在一家院门口就画了起来,我则夸着相机独自一人在坡度很大的村落中转悠,沿途遇到一位女士坐在门槛上画画,她身边的老公等得不耐烦了,催着她快走,女士边画边支应着“马上就好,马上就好”,我听了不觉“噗哧”一笑,我对他俩说,“我老公也是喜欢画画,见了这景儿走不动了,猫在下边画呢,我只好自己上山,自己玩”,女士说:“这景真是太美了,不画几笔心里放不下”。我不会画画,体验不了画者的心思,跟着老锅出来
N
多次了,基本上能耐心地等待,但是也有催他走的时候,这次李家山之行就被我催出了一幅好画(老锅自己的话,因线条简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然催出了好作品,下次接着催!
    总结碛口,包括西湾村和李家山的民居,都是过去晋商赚了钱后所建的宅院,当初他们修建豪宅是为荫福子孙,给后代留下不动产,数百年过去了,有的宅院已经几易其主,当年的后代早已不知去向,而今天被人们极力保护的这些房舍,是当初的建造者所不曾预料到的。应该感谢这些晋商,是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建造了让后人赞叹的艺术品,为那个曾经辉煌的年代留下可考证的丰富史料。(
54日)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