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次 走 进 额 尔 古 纳

 

您的位置:主页——再次走进额尔古纳

1、美丽的呼伦贝尔我来了

2、再登西山访湿地

3、忧伤浪漫的白桦林

4、边境小镇——室韦

5、童话世界——莫尔道嘎

       6、宁静的恩和

7国门——满洲里印象

      8巴彦呼硕草原一瞥

9、感觉自己是草原人


4
、边境小镇——室韦

我们早上从拉布大林出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一路笑,午后到达额尔古纳河畔的室韦镇。我喜欢室韦,不仅因为这个小镇傍水而居,更喜欢这里的木刻楞,尤其是经过风吹雨淋略显陈旧的木刻楞,它没有钢筋的冰冷,没有水泥的顽固不化,它是原始的美,没有污染的美。
    小宋为我们安排好了住处——电力招待所,是一座外观非常漂亮的木刻楞建筑,就坐落在额尔古纳河边,河那边是另一个国度俄罗斯,离我们是那么近。河面不太宽,水流也不很急,河边的草地上有不少牛在悠闲地吃草,虽地处国界,没有紧张的气氛,却能感受到祥和的氛围。
    室韦的天空饱含着雨水,阴沉沉的云似乎随时可以掉下来,一大片深灰色的云从额尔古纳河对岸移了过来,一道道的闪电不断在云层中划过,我担心在游艇上或者游览口岸时会下雨,小宋幽默地说:“那是俄罗斯在打雷,与咱们无关”。还真印证了小宋的吉言,我们的行程没有受到影响,虽然感觉有点冷。
    晚上小镇停电了,屋里屋外一片漆黑,在边境地区感受一下难得的黑夜,也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于是我们一行七人在室韦的小路上边走边聊,小宋给我们讲述了额尔古纳河,给我们讲述了蒙兀室韦,给我们讲述了华俄后裔。
    额尔古纳河全长约
970公里,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以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界河,右岸属中国,左岸属俄国。1727 年(清雍正五年)起,清政府沿额尔古纳河右岸先后设置 18 座卡伦(哨所),其中 14 座设在今额尔古纳市境内,现在界河沿岸尚有边卡要塞遗迹。

    蒙兀室韦,是鞑靼部落的一支,是蒙古族的起源部落。
呼伦贝尔以丰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和清澈的甘泉养育了蒙古民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正是以呼伦贝尔的丰富资源为依托,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落,开创了威震世界的伟业,因此额尔古纳河又被蒙古民族称为母亲河。
    虽然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但现在居住的却是俄罗斯族,是中国十大魅力小镇——室韦俄罗斯民族乡。
早在两国界河条约签订之前,俄国人已经越过额尔古纳河在南岸开垦放牧和淘金,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人拆除了军事堡垒,撤走军队,但数千淘金人员却留了下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的俄国人涌入中国境内,与此同时内地的“闯关东”者来到此地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这期间许多俄罗斯姑娘成了中国淘金工人的妻子,这些“中国爷爷”与“俄罗斯奶奶”造就了这些特殊的人群,他们的后裔至今保留着俄罗斯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住木刻楞,喜欢养花,喜欢清洁,喜欢歌舞。额尔古纳河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也给生活在这里的华俄后裔带来无限生机。
    室韦的清晨是美丽的,木刻楞上缕缕炊烟透出温馨与甜蜜,看家狗在门前撒着欢,木栅栏围起的院落里有忙碌的人影在晃动,院落中、窗台上那看似随意摆放的鲜花,充满田园诗意般的美感。
   我们几个同伴踏着晨曦,走向额尔古纳河,与室韦隔岸相望的是俄罗斯村庄奥洛契,站在河边,对岸的俄罗斯村庄和俄军哨塔清晰可见,三百多年前那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国土,今天早已物是人非,回首室韦村庄,祥和、安逸,华俄后裔们安居乐业,他们勇敢、智慧、乐观、豁达,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家园,让充满浓郁俄罗斯风情的边疆小镇名扬四海。
    室韦是母亲,她养育了能征善战的蒙古族。
    室韦是历史,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荣耀与屈辱。

   
室韦是黄金,口岸经济的发展,小镇会不断繁荣起来。

                                            2009年8月26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