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湾胡同考

 

您的位置主页燕都寻趣燕都情话九道湾胡同考


    记得小时侯我家附近有一条九道湾胡同,此胡同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大体呈东南往西北走向,以胡同有九个湾著称,胡同最窄处只容两人侧身通过。

    查明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正南坊中没有此胡同的记载,但能查到与之相连接的校尉营。在清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查到三条与九道湾有关的记载:(一)九条湾,书中37页,此胡同属皇城西的中东坊,只介绍了两个字“井二”。此地现己改称百代胡同。(二)九条湾、书中110页此胡同在内城东城,介绍中说“小胡同、曰西厂门、曰四眼井”。现应该是新街口附近的那条九道湾胡同。(三)在外城中城,书中171页,查到“九曲弯”,没有任何介绍,并查到校尉营,当时记载的是前后校尉营,井二,但没查到铺陈市胡同。直到民国年间北京城图上才看到铺陈市胡同,还有一条天汇夹道,东西方向,连接着前门大街与铺陈市。后来天汇夹道并入铺陈市胡同。查翁立著《北京的胡同》书中记有:“铺陈市、穷汉市、天汇夹道并入。”

    一直到1958年出版的《北京市街巷名称录》中再查找时,竟然出现了六处九道湾:(一)在东四瓦岔胡同、北新桥。(二)在西单南长街迤西。(三)在前门西河沿三府菜园。(四)在前门香炉营四条,此巷己堵死。(五)在崇文关王庙街、磁器口大街。(六)在宣武鹞儿胡同、校尉营。也就是我家附近的这条九道湾胡同。

    再查1986年出版的《北京市街巷名称录》也还是记有六条九道湾,但稍有变化。(一)九道湾、现百代胡同、西城西长安街。(二)九道湾、现磁器口东二巷、崇文体育馆路。(三)九道湾、现弓字胡同、宣武大栅栏。(四)现在东城北新桥、九道湾西、南、北、中巷。(五)九道湾东巷、即原北新桥九道湾东。(六)宣武天桥。

    到1987年出版的《北京街巷指南》一书中只记有:“九湾胡同,东起铺陈市胡同,北至校尉营胡同,门牌1号至33号,2号至16号。1号培智中心小学校。”另记有北新桥的那条九道湾东巷、西巷、南巷、北巷、中巷。另外“湾”字在《实用汉字字典》里是水流湾曲的地方,而有关老北京所有记录九湾胡同的历史资料中全部都是带三点水的“湾”字,而不是“弯”字。那么所有的九道湾胡同的记载中也只字没有提到有关带水的记录,当地也没有有关水道、水湾之类的传说,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经过本人多次以前的实地考察,目前宣武区与铺陈市胡同和校尉营胡同相连的这条九道湾还依然保持着原貌,现在叫“九湾胡同”,只是西北出口的牌子不见了,与西北出口相连的校尉营胡同也己被拆掉了北半边。那么老北京其它五处的九道湾胡同现在如何?还存在不存在?2005226日,我同夫人利用休息日,开始了专门对这几条九道湾胡同的实地考察活动。

    根据在家事先查好的史料记载,我们首先来到磁器口大街,这一带现在拆迁和扩建的非常快,要是隔两三个月不来这里,再来你就会认不出来了。但所幸的是磁器口这条老街还存在,夫人是从小在这一带长大的,隐隐约约还记得她十多年前上小学时到同学家去写作业,曾经走过这条九道湾胡同。我们来到磁器口大街中间,向西发现了一条叫东晓市一巷的胡同,弯弯曲曲往西南方向一直通到东晓市,胡同中间还有一个岔口向北通到清华寺街,全长大约有不足一华里。打听这里的老住户,得知这里原来叫八道湾,再早叫药王庙夹道,九道湾应该在磁器口大街迤东。这里的老住户说九道湾现己被拆没了,只剩下一条十余米长的西口连接着磁器口老大街和崇文门外大街。胡同的东口那段,在与小站的朋友们第二次考察这里时又实地找了一回,根据当地老住户的指认,那里现在己是一片被拆毁的废墟。

    后在1992年出版的《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志》一书中查到:“磁器口东二巷,位于磁器口大街东侧,东西向又南折。西起磁器口大街、南止西唐街,全长80米、均宽1.8米……磁器口东二巷原为九道湾的南段。九道湾形成于明朝,属崇南坊。清至民国名称沿用,1965年北段改名新生巷,南段与竹头胡同合并定名磁器口东二巷。”但我在查找明张爵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崇南坊中并没有记录九道湾。连清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也没查到这个九道湾,我手中现有资料中最早见到这个九道湾是在一本民国版的《北京街衢坊巷之概略》中的外三区平面图中才见到这个九道湾。由此看来,此胡同形成于明代的说法不准确,还需进一步考证。

    看完磁器口的九道湾,我们又来到大栅栏廊房头条北的那条九道湾,此胡同现在还保存完整,南侧有一段现正在拆除中,此胡同现在叫“弓字胡同”,东口的墙上镶嵌着一块牌子,上面有此胡同的简介:“弓字胡同,原名九道湾,东起三富胡同,西至大宏巷,弯曲而得名。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改为弓字胡同,长约三百米、宽约1.5米。”这条九道湾胡同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京师坊巷志稿》中也没有记载,但在《京师坊巷志稿》中能查到:“三府菜园、井一、小胡同一。”三府菜园即现在的三富胡同,由此看来此处的九道湾胡同形成最早时期也就在民国初年左右,再早也不过晚清年间。胡同的14号院有位李世信老大爷热情地为我们指点着胡同的走向,老人从1939年就在此居住,己在此居住了三代人,老人现己是八十岁高龄。

    看完这里己是中午,我与夫人沿着煤市街往南走,煤市街的两边现正在拓宽,两边老房子和胡同口正在拆除,百年老字号“恩元居”危在旦夕,命运难测。我们来到煤市街南口的丰泽园饭庄,“腐败”了一顿后,又开始了下午的考察行程。

    北新桥的这条九道湾胡同位于北京内城东北,史料中最早记载于清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书中:“九条湾,在内城东城、小胡同、曰西厂门、曰四眼井。”此胡同现北接石雀胡同,东接新太仓胡同,西与板桥胡同相邻(民国年间称财神庙)南与四眼井胡同相连。胡同的整体呈一个“回”字形,中间弯曲廻转,各路相连,四通八达。宽的地方能走小型汽车,窄的地方只有半米宽。东西南北都有出入口,现在分别叫九道湾东巷、西巷、南巷、北巷、中巷五条互相交错连接的胡同。

    200535,我和夫人、我的老同事百涛兄、还有长城小站的秋阳、狄仁杰、弘一、火柴、福贵、塔西提,一行九人,又开始了第二次的九道湾胡同考察之行。早八点十五分,大家在天安门西的南长街南口集合完毕,开始向北出发,大约走了不到一华里,找到向西的一个胡同口,没有挂牌子,在一户人家门口的门牌上才看到是“大宴乐胡同”。查看随身携带的1952年版的北京城地图,从这条胡同穿过一条叫土地庙的胡同再向北就应该是那条九道湾胡同。可是我们向西北一走看到的竟是高大的院墙,墙那边是现代化的大楼。后来据在此居住了49年的王林老先生讲,那条九道湾胡同早已不存在了,其原因是中南海大院向东扩建,把从土地庙向北的那片胡同全部拆掉新盖了楼房。此条胡同在199212月出版的《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中还记有此条胡同:“百代胡同,位于西城区东部,属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辖界,勤劳胡同居民委员会管段。南北曲折走向,北起勤劳胡同南端,西折至西苑门夹道,中与水井胡同,玉钵胡同相交,全长220米,均宽4米,沥青路面。西侧门牌3---5号,东侧门牌2---34号……此处原有姚碑庙,门额书‘百子门’三字,故1911年后胡同得名百子门。1965年将东大坑、九道湾、梁家胡同并入,更名为百代胡同。东大坑位于今胡同北部东侧,九道湾为今胡同中段曲折走向部分,梁家胡同亦称良家胡同,为今胡同中部东侧的死胡同,两侧均为平房住宅。”由此看来,这处九道湾胡同与这里的另外几条胡同应该是在1993年以后被拆掉的。此胡同最早在史料中出现是在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中:“九条湾、属皇城西的中东坊,井二。”

    看完这里,一行九人又来到和平门西侧的香炉营头条。这条九道湾胡同在香炉营头条的最西端,南北走向,连接着香炉营头条和四条。从这里再向西不足二百米即是宣武门外大街。此条胡同在明清史料中没有记载,我手头资料中最早见到这条九道湾胡同是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一张民国北平市图上。再查看1958年出版的《北京市街巷名称录》中此胡同虽然还有记录,但己堵死。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看到的是当年的香炉营头条现己变成了大宽马路,沿路向西,找到当年九道湾胡同的位置,己变成了一片废墟。打听这里的老住户,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里有一条九道湾胡同,并告诉我们说,在西琉璃厂的荣宝斋对面有一条九道湾,你们去那里看一看吧。有一位老大爷说他在此住了五十多年了,都没听说过此胡同,后分析其主要原因是1958年以后此胡同就己名存实亡了。依照图上面画的位置,我们找到了与之相邻的西横巷,西横巷在原九道湾胡同东侧大约七八十米的位置,也是南北走向连接着香炉营头条和四条,大概是因为有了又宽又直的西横巷连接着南北胡同,才堵死了弯多又窄的九道湾胡同。这里现在也正在拆迁,香炉营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西横巷,还有原来九道湾胡同的位置现都己在拆毁中,目前还残存一些老房子,为保留资料,我们拍摄了一些照片。

    看完这里,一行九人由这里步行往东,穿过西琉璃厂、延寿寺街,三井胡同,又一次来到前门外的那条九道湾胡同。(现在叫弓字胡同)又沿煤市街南下,参观了西珠市口的那条九道湾胡同,再次来到这里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在胡同中发现多处大量的文字砖,只是文字砖的字迹大都模糊不清了,大概能看出“口口细泥砖”“三顺口”等字样。我们从铺陈市胡同转出来时已是中午12时,乘座公共汽车向东到揽杆市,进路北的锦馨豆汁店,平均每人七元钱喝豆汁、吃焦圈、驴打滚、螺丝转儿、芝麻火烧、麻豆腐,足足享受了一把地道老北京风味小吃。
    老北京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但具有品种多,作工细,色、香、味、形俱佳等特点。而且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在过去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豆汁是做绿豆粉时所出的,由于经过发酵,其口味酸中带香,过去熬豆汁要求用砂锅,因为砂锅没有锈,熬出来的豆汁颜色好看。现在多 用铁锅熬,熬时不要大开锅,随时搅动,不能煳锅。铁锅快开时要对入生豆汁,喝豆汁时要配上细咸菜。弘一大师和塔西提妹妹是头一次喝豆汁,弘一喝了一碗,塔西提一碗没喝完,有点不适应那豆汁的酸味,还须进一步锻练着喝。
    喝完老北京豆汁,我们又来到磁器口大街南,瞻仰了一下今天我们计划中最后一处九道湾胡同的遗址,又向西看了那条八道湾胡同(现东晓市一巷)过清华寺街,在水道子结束了这次“老北京九道湾胡同考察”活动。

    2005313日,我根据香炉营一带老住户提供的信息,又开始了第三次寻找九道湾胡同。进西琉璃厂刚走不足十米,即看到一条往南去的胡同,窄且直,也没到荣宝斋对面,肯定不是。继续向西,来到荣宝斋对面再向西一段,看到一条往南弯曲延伸的小胡同,胡同口墙上没有牌子,往里走了一段,在一家住户的门牌上看到是琉璃井胡同。顺着又窄又弯的胡同再向东南走了大约有五十多米,里面被堵死了。退出来后再向西一段,又有一条向南的胡同口,也没有牌子,往里走查看住户门牌得知是西南园胡同。再向南有一条向东的胡同叫琉璃巷,向一位叫刘振卿的老大爷询问有没有一条叫九道湾的胡同,刘大爷告诉我说原来的九道湾就是现在的琉璃井胡同,现在己被堵死,你要看九道湾到虎坊桥十字路口的东南角,那里有一条九道湾。得!越打听越多,看来还得跑趟虎坊桥。刘大爷还告诉我说琉璃巷原来叫八角琉璃井,西南园胡同里还套着一条小西南园胡同。老人今年己77岁高龄,家住西南园胡同4号,己在此住了五十余年。

    我又沿着琉璃巷向东,走不远就看到一条向北去的小胡同口,墙上挂着牌子,是小西南园胡同,沿胡同向北走到6号院,打听院里的老住户,有一位叫孙宽亮的老大爷告诉我说从琉璃巷再向东五十米就是原来那条九道湾的南口。老人住此也己五十余年,今年77岁,通过与老人聊天还得知小西南园胡同现在还完整,也没被堵死,向北再向西能通到西南园胡同。还告诉我说东边还有一条铁胳膊胡同,就是进西琉璃厂后往南的第二条胡同,现在此胡同己成死胡同。谢过老人后我沿琉璃巷又往东,走不远即看到了那条九道湾胡同的南口,胡同口还挂着牌子:“琉璃井胡同”。沿胡同往北走十余米便是一户人家的院子,又走不通了。

    后来我在家查找所有有关这里的地图和历史资料,《京师坊巷志稿》中有八角琉璃井的记载,但没有琉璃井胡同,更没有九道湾。到1986年出版的《北京街巷名称录》中才有此胡同的记载:“琉璃井胡同、宣武椿树、原八角琉璃井胡同。”看来此胡同原先也是八角琉璃井胡同的一部分。

    又查1993年版的《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中记述着此条胡同:“北起琉璃厂西街,曲道南至琉璃巷,长约65米,宽约4米……琉璃井胡同原名八角琉璃井……1965年八角琉璃井与西南园的一部分并为琉璃巷。今琉璃井胡同北部,随着重修琉璃厂西街而被堵截约40米,只剩下25米左右的南半部。”通过查找新老各阶段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过此胡同曾经叫过九道湾,但在当地打听年岁大的老住户,又都指这条胡同就是原来的九道湾。由此看来,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此条胡同窄且弯多,在解放初到被堵死之前这一段时期,被附近的老百姓自封成了“九道湾”。虽然这条九道湾胡同在老北京史料中没有记载,但也可以算一条民间传说中的九道湾吧,因为它毕竟在附近一带老百姓当中传叫过很长一段时间。

    根据刘振卿老人提供的信息,一路南行,走南柳巷、魏染胡同,我又来到虎坊桥寻找第八条九道湾胡同。询问当地老住户和上年纪的老人,得知此条胡同应该叫九道门坎,有不足百十米长,北口接西珠市口大街,南边到底是接腊竹巷还是无出口现己无从考证,因此条胡同现己被拆毁,这里现在是一片废墟。

 通过三次实地考察,北京城曾经有过七处九道湾:(一)北新桥九道湾,现保存完好(二)南长街九道湾,现已无存。(三)香炉营头条九道湾,现己无存。(四)西琉璃厂九道弯,现保存着原貌,只是己被堵死。(五)西珠市口九道湾,现保存完好。(六)大栅栏廊房头条九道湾,保存较好,现己不完整。(七)磁器口大街九道湾仅存西口十余米,且无住户。七处九道湾当中除去现己不存在的,最值得保护的应该是西珠市口九道湾,此条胡同老房子保存的最好,还保存有很多文字砖,环境优雅,闹中取静,希望能得到政府和有关文物部门的重视。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