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
 

您的位置:主页>>随笔与游记>>西行记


     久居北京,感觉其历史的悠久以及文化的沉积是那么的厚重。前些时候老公偶得一本民国版《长安史迹考》,里面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古城西安的历史古迹,“秦中自古帝王州”,历代帝王在西安建都之多、历史之久,不仅为中国城池之最,在世界名城中也属罕见,比起古城北京其历史更加久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趁着春节放长假的机会,便实现了西行的计划。


情人节的旅程

    伴随着滚滚的车轮声,一梦醒来就到了长安城。下车第一眼便看到了方方正正的古城墙,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熟悉,犹如置身于家乡的城郭,一点没有远隔几千里的生疏感。看到满街到处是卖鲜花的,才想起今天是洋人的情人节,从这天的一大早开始了我们的行程。

    安排好住处,就开始了西安的游览,第一处是老公最向往的碑林。老公写字画画水平虽不高,但对此也情有独钟。碑林是原文庙的所在地,这里既是纪念孔子的庙堂圣地,又是展藏古代文化遗存的艺术宝库,两者相得益彰,烘托出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碑林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当初是为保存《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等碑石而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进入碑林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潭池水,那古朴的汉白玉栏杆铭刻着历史的印记,水池北边三个门楼上藤萝缠绕,如果是在夏天,青藤配着红墙一定非常赏心悦目。穿过门楼步入庭院,路的两旁除了树木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拴马桩,这些被征集来的石头桩子有序地排列在这里,也成了碑林的一景。又过了一道门,进入了碑林广场,一座富丽堂皇的碑亭伫立其中,碑亭匾额上的“碑林”二字是林则徐的手迹,亭中保存的就是著名的唐碑——《石台孝经》碑,碑文是唐玄宗亲自注释、作序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碑体成四方状,是由四块石板结合而成,精巧的雕刻与洒脱的文字浑然一体,构成了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是我们来到长安城看到的第一件国宝。进入碑刻展室,由114块石板刻成的《开成石经》排列开来,这是一件刻于唐文宗时期的庞大艺术珍品。此时我俩的眼睛已经不够用了,《曹全碑》、《集王圣教序碑》、《玄秘塔碑》、《勤礼碑》、《颜家庙碑》、《郭家庙碑》……以前看到的都是印在纸上的,今天可以手抚石碑,亲自触摸凹凸的文字了。哎!看了这么半天,已经走到第五展室了,怎么没见《多宝塔》?连忙问服务员,“在第二展室”,折回原路寻找《多宝塔》,原来此碑立在门边,有游人在此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无论如何不该忽略此碑,儿子小时候曾临习过《勤礼碑》和《多宝塔碑》,我要把这两个碑印在脑海里,回家对儿子描述。

    接下来的两个碑刻展室是明清时期的,相对于唐、宋等年代的来说就显得“年轻”了,走马观花转了一圈便进入了石刻艺术馆。陕西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石刻最生动地记录了这宏伟的场面,当看到一尊尊精美的佛像、一座座庄严肃穆的石墓门、一只只神态可拘的石兽时,无不为之赞叹!

    碑林南侧就是著名的古城墙。我们拾阶而上,想寻找一下北京当年古城墙的踪影。西安城的古城墙建于明初,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筑的。脚踏城砖,手抚城墙,眼望城楼,不由得回想起小时候爸爸经常领着我登上崇文门城墙的情景,虽然那时城楼的油漆彩画早已剥落,城墙上面生满了杂草,路面也坑坑洼洼的,但那仍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图画。沿着经过整修的城墙往西走,宽阔的马道气势非凡,一座巍峨的城楼矗立在南门之上。向北望去,是壮丽的钟楼,以钟楼为中心构成了西安市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钟楼的西侧有一座与之遥相对应的鼓楼,与北京的钟鼓楼的作用相同,都是作为报时之用。正当我们怀古思今时,老公接到朋友的贺年电话,电话正来自另一个古城——北京,不由得抚今追昔,感慨一番。

    从城墙下来已日头偏西,解决了肚子问题,便行色匆匆的赶往大雁塔。唐末的战乱把长安城的地面建筑毁坏殆尽,遗留的只有大雁塔和小雁塔,显得弥足珍贵,而大雁塔更是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曾是名僧玄奘译经 之处,而寺内的塔则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经籍而建造的。塔高7层,64米多,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本想登临“出世界”,票都买好了,管理人员让存包,唉!老公说:“为了明天的华山,放弃登塔吧”,于是退票改道,进入了后面的院落——玄奘三藏院。玄奘三藏院是新建的仿唐建筑群,里面陈设着许多佛教艺术品,与古老的大雁塔交相辉映,千年古刹更显雄伟壮观。
    为了尽览古城风貌,我们驱车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浑然博大的展馆里陈列着许多的珍宝,尤其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和唐代壁画最具特色。神秘的青铜器,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厚重,凝结出一种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告别野蛮时代的先进力量,显现出秦王朝奋发崛起的气魄和胆略。唐代的金银器、三彩物器、绚丽壁画,谱写着黄金盛世的辉煌乐章。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馆藏精品——“昭陵六骏”(其中两块石刻于
1914年被盗运美国,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这里只有它们的复制品),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其征战天下时所乘的六匹坐骑而昭令刻石立于昭陵的,六骏为浮雕,或站立小憩,或扬蹄飞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宋、元、明、清的碑石、瓷品、字画,则是西安历史文化延伸发展的实物见证。可以说,陕西历史博物馆充分反映了古都西安的历史风貌,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廊。


华阴之行

    大年初四我俩早早地起床,赶往离西安125公里的华山。一到车站我们就被旅游车拉客的人追着、围着、动员着,目的就是上他们的车。我们初来乍到摸不着门道,但我们想去的是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旅游车不去,我们就边走边找,身边不停的有人跟你絮絮叨叨的,有人给我们指点了能在玉泉院停车的长途汽车站,于是我们每人只花13元上了车,车行近3个小时到了目的地。

    到了玉泉院的路口是中午时分了,为抓紧时间,我俩一人一个馍夹肉,边走边吃。玉泉院的大门就在坡上,已清晰可见。进了院门我们就找原在此院修行的一位道士,不巧的很,道士现已担任道教协会副主席职务,离开玉泉院到了北京的白云观。没找到要找的人,我们向其他道士询问战国时期的魏长城遗址情况,玉泉院的办公室主任给我们介绍:以前华阴县城还有几处魏长城的遗址,由于城建都被“收拾”了,现仅存的只有院西的一处。我们告别了道士,在古树参天、爽气霏霏的玉泉院里梢做浏览,便去寻找魏长城遗址。走出院门,沿河西行,穿过一个叫朝元洞的道观,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土堆,这就是魏长城遗址,上面一棵老树早已枯死,那虬劲的枯枝上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在大土堆旁的人行道边立有一块石碑,介绍了原魏长城的走向及规模,这仅存的遗迹可不要再被“收拾”掉啊!

    完成了魏长城遗址的走访,下一步就要实行上华山的计划了。抬起手腕一看表:200。老公考虑到我的体力以及非常险峻的山势,决定乘缆车上山,于是我们向路口返回,寻找车辆去华山的东门。眼看到路口了,老公象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我说:“你看是不是这样,我们去看看华阴县的西岳庙,明天再上山。”正说着呢,走过来一位开店的老板娘,说话象连珠炮,“二位住在我这里吧,又干净又便宜,不信进来看看。今天不能上华山了,明天再去最合适,趁现在去逛西岳庙,还有公交车,只花一块钱就能到。我以前是做导游的……”她的一番话正对了老公的心思,华山究竟有多大我不知道,西岳庙究竟有多好我也不知道,没有分身术,只能去一个地方。我随着老公和老板娘进了“大酒店”,房间还算干净,一天30元,安顿了住处,放下行装,拍了拍肚皮:不饿!走吧,回来再吃,外出旅游两顿并一顿是常事,主要是为节省时间。乘上公交车,十几分钟到了西岳庙路口。要到达西岳庙须走一条较长的土路,这里正在修建仿古一条街,路两旁的建筑物基本上都竣工了,起脊飞檐、雕梁画栋,好一大批假古董,看着就觉得不舒服,还不如盖些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呢。大约走了一公里到了西岳庙的大门。

    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场所,是神话传说《宝莲灯》沉香救母抽签问卦之地,始建于西汉武帝年间,素有“陕西故宫”、“五岳第一庙”之称。进入西岳庙大门有个小小的金水桥,汉白玉的栏杆,精巧别致,再往里走就是古朴的棂星门,全木结构,斗拱支架。一层层的院落里有刻工极好的石牌坊,有收集来的石碑,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堆大石头旁,这里原来是一座气势非凡的大石碑,不知什么原因倒塌了,看介绍是唐初所建,毁于唐末,也许是因为战乱的缘故吧。在碑座处依然可以辨认出金刚力士的双腿,大部分花纹早已模糊不清。再往院落的深处走就到了最后的一组建筑,这是为恢复西岳庙原貌而重建的,我们走上高高的台阶进入了大殿,里面空空荡荡,还没有陈设,我们踏着大殿里新修的水泥楼梯来到了大殿顶层,抚栏遥望,院落里建筑物的屋顶是一色的黄琉璃瓦,金碧辉煌,显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我们走出大殿,信步于高大的城墙之上,那垛口与北京故宫的城墙几乎无异,四个拐角建有角楼,只看那围墙及角楼就与故宫有几分相象,“陕西故宫”由此得来?院子里游人极少,显得格外的宁静。游罢西岳庙,打道回府。

    回到“大酒店”已近黄昏,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了,老板娘正在张罗饭菜,老公看到绿绿的小油菜馋得要流口水,老板娘姐妹俩里出外进的忙活着,我俩的肚皮也填饱了。优质服务谈不上,但价格确是“优质”的。酒足饭饱回到房间里还不到六点,打开电视也没什么好看的,房间里面阴冷阴冷的,我穿着棉衣还觉得浑身发紧,“天还不黑,我们出去走走吧”。

    我们沿着中午走过的路往山上走,又走进了玉泉院,穿院而过是通往华山的步行道,边走边聊,不一会就走到了山门。在山门口我们遇到了一个小伙子,他背着个大背包,挎着摄影包,我们与他攀谈了几句,他要独自一人夜上华山,我不由得暗挑大拇指,暮色降临,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与小伙告别,我们衷心地祝愿他顺利登山,一路平安!

    再一次回到“大酒店”,准备睡觉,电褥子有一个不热,这冰冷的被窝怎么钻啊?老公说:“你盖好被子,电褥子就热了”,我没使过这东西,不知道它的妙处,摸着不热我就不敢用,我把老公从那个热被窝里拽出来(真不讲理),钻进热乎乎的被窝真舒服,就是两个大被子太沉了。一夜睡得很香,想在梦中见见华山都没给这个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告别“大酒店”,热情的老板娘想用摩托车带我俩去华山的车站,我婉言的谢绝了,推说,“太冷”,其实我是为安全起见,北京不是有句话专说给骑摩托的嘛:“要想死得快,就买一脚踹”,打个车最多10元钱,玩那命实在不值。

    到了华山的东门,我俩象天外来客,被一帮女人和孩子包围了,卖导游图的、卖手套的、卖胶卷的、叫吃饭的,我俩大步流星急忙逃往旅游专车。车行十余公里,便来到了位于皇甫峪的索道站,仰头上望,索道直指山尖,好陡呀。堪称“亚洲第一索道”的华山索道,全长1500多米,垂直高度750多米,在瑟瑟的寒风中我们等待索道放行。门开了,游客们鱼贯而入,六人一车,身不动膀不摇,一下子就被忽悠到了山上。

    下了缆车,走不多远就是北峰顶(云台峰)。极目眺望,群山巍峨,庙宇参差,在朝阳的映照下显现出勃勃生机。从北峰下来,我们沿着仅有的一条山路往上攀登,走到擦耳岩,道路变得狭窄了,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岩石,打这里经过,真有耳朵擦着岩石的感觉。边走边看,不时停下来喘几口粗气,“路漫漫其修远兮”,用在这里很恰当,抬头看看仍是雾里云间的西峰顶,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拿下这个山头!”眼前来到了苍龙岭,一条山脊,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路就在山脊之上,虽不叫天梯,但也非常陡峭,路的两旁有栏杆及铁锁链保护着游人的安全,石阶则是人工剔凿而成,可见开山凿路的人当初付出了多少艰辛啊。再往上走就是五云峰、金锁关,一步三喘的终于蹭到了这里,西峰的英姿还需仰头才见,来到了一个路口,往左是东峰、中峰,往右是西峰、南峰。南峰最高,西峰最美,就冲这“二最”也得往右走。没走出多远,路面就有了积雪,越往高处走雪越厚,一帮广东仔哇啦哇啦地说着我听不懂的“中国英语”,在雪中站、卧、坐、立,不断地拍摄,吵醒了寂静的山林。前面似乎有个庙宇,走近一看是“镇岳宫”,我们向道士打听这里离西峰还有多远,道士告诉我们:十分钟的路程。哇!有盼头了!继续前行,西峰在向我招手了。拐个山弯眼前顿时一片豁亮,长长的青龙背的尽头就是最美的西峰(莲花峰),真是一步一景一层天。登上西峰顶上的岩石,我俩都感觉象松了一大口气,把背包放下,坐下来休息,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顿绝疲劳消失。岩石的四周有铁链围护,我不敢靠近,更不敢俯视令人眩晕的深谷。“这么好的地方,我们不妨多坐一会吧”,于是打开背包,把能往肚皮里填的东西统统拿了出来,老公还居然喝起了从北京带来的二锅头,那份的惬意,真好似神仙一般。吃也吃了,喝也喝了,还得接着走。折回峰下的“劈山救母处”,且不说后人为附庸神话传说补上的一把大铁斧,单说那块巨石就如同被劈开一般迸裂着,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为文人骚客的笔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再次走过青龙背,直奔南峰顶。两峰相距不远,也没有太深的峡谷,路上白雪皑皑,背阴的地方一点都没有融化。不一会我们就到了华山的极顶——南峰(落雁峰),这里海拔
2160.5米,从北峰1614.7米到这里,我长高了545.2米,我太伟大了!在南峰顶上溜达一圈,兴致大增,看着东面比这里矮一些的东峰(朝阳峰),真想一脚迈过去。老公看我兴致勃勃的样子,问:“你今天都想走遍吗”?“有那野心”。从南峰往下走着走着,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把我去东峰的积极性挫伤了。因为山路有雪,往上走不觉得滑,下山可就惨了,脚下直打出溜,我不小心来了一个“老太太钻被窝”,从台阶上摔下来,腿倒是省劲了,可PP不是用来走路的啊,好在四下无人,狼狈样子没人看见。再往下走,我使劲拽着老公不撒手,每根神经都紧张起来了。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个人蹲着往前挪步,我心中暗笑:“还有不如我的呢”,那人听见我们的脚步声,连忙让在一边叫我们先过去,我哪敢呀,闹不好再来个P蹲,摔一下是小事,丢人可是大事。我连忙说:“不急,不急,慢慢走好了”,“我挡路了”,“没事,如果我摔下去,不是还有你挡着嘛”,一阵开怀的大笑。熬过了这段难走的路,到了“长空栈道”,小小门洞的墙壁上写着:“悬崖勒马”四字。我在电视上见过这栈道的情景,直上直下的峭壁上横插着粗粗的铁棍,上面铺着木板,游人至此必须背空面壁,手抓铁链,横步而行,着实令人生畏。我此时还没有从“P蹲事件”中解脱出来,老公强拉硬拽地要拖我进去,刚进栈道口,山谷中的风迎面吹来,呼呼做响,还没有走上名副其实的栈道,就已经令人胆寒了,我当了懦夫退了出来,也把老公的热情浇灭了。看看了表,已经下午3点多,在山上已经转悠了6个多小时,该下山了。

    上山不容易,下山也非易事。已经有些疲惫的腿,再加上陡峭的台阶,竟有些发软了。东峰、中峰作为遗憾留在了华山,遥望东峰的棋亭挥了挥手,拜拜了每天最早迎接太阳的山峰,如果能再次登临华山,我一定先去看你,并和你一起迎来新的一天。

    再次回到了金锁关,顺着原路下山,这时仍然有人往山上攀登,呼呼地喘着粗气与我擦身而过。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北峰的山头,这里有一条步行路下山,直到玉泉院,在这条路上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如:百尺峡、千尺幢、回心石等等,算计了一下时间,即便我能走到山下,至少也要天黑了,那样的话,今晚又要留宿在华阴了。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缓解一下快要痉挛的腿部,又去了索道站。唉!真是无能加无奈!

    在华山观山景,一天是不够的,无论你体力如何,要把华山的景点走遍,至少要用两天的时间,那样才能从容地行走于山水之间。此次华山之行,时间太短暂了,华山秀丽的山色和美丽的姿容给了我太多的遐想,但我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这样也许是好事吧,因为有遗憾的存在,就会有弥补遗憾的打算。


小览唐风

    按照预定的计划我们初六去游览乾陵。有了去华山的经验,我们避开旅游车,直奔长途汽车站,凑巧得很,又碰上了去华山那趟车的服务员,在我们与之搭话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又被“跟踪”了,甩掉“尾巴”我们搭乘去平凉的车。
    我们在乾陵路口下了车,无处不在的“摩的”带我们去了章怀太子墓,此墓为乾陵的陪葬墓之一。不大的墓道内壁画比比皆是,弥足珍贵的《马球图》、《狩猎图》、《观鸟捕蝉图》等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虽历经千年仍栩栩如生。游罢章怀太子墓,让“摩的”拉我们去乾陵,半路上路过另一座乾陵陪葬墓——懿德太子墓,“摩的手”象个导游似地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让我们到里面去看看,并承诺在门口等我们,不知为何老公不愿意进去,在我的坚持之下,我俩才一起走进院落里。进入墓道,映入眼帘的也是一幅幅神形兼备、生动逼真的壁画,犹如一座地下绘画宫殿,身临墓室中,目睹大唐瑰宝,无不思接千古,感慨万千,这下老公的兴致大增,还偷偷地拍照了一些,而后又兴高采烈地浏览了七个展室,面对三彩、唐俑啧啧不停。
    再往前行就到了规模宏大的乾陵。这是唐朝第三个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内石雕体形庞大,石狮、石马、华表、朱雀、翼兽、石人,成对立列于御道两侧,这些精美绝伦的石刻,以其生动的形象,圆浑的手法,恢弘的气势,成为“大唐雄风”的真实写照。那又长又宽又高的御道,似有登临九天之上的境界。墓前的两侧还有两座巨碑,西边为“述圣记碑”,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唐中宗书写,内容为赞颂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边是别具一格的“无字碑”,自金代至明清时期,后人歌功颂德之词刻于碑上,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游罢乾陵,最使我得意的是,胖也是一种时尚呢。唐代壁画上的仕女个个面似银盆、膀臂圆滑,宽敞的衣群似随风飘逸,那气度、那丰韵岂能瘦人所有?据现在谣传:十五年以后世上将重现唐代遗风,以胖为美,改减肥为增肥,爱美的女士们不妨从现在做起,以免赶不上潮流。

西行最后一日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自他13岁即位后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墓内极其奢侈,奇器珍怪无数。我们驱车前往这庞大的陵园,老远就看到了高大的封冢,史书记载封土原高115米,历经风雨沧桑,现高86米。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和传说扑朔迷离,地宫附近有12000平方米的强汞范围,在陵墓周围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平方公里,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
    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兵马俑坑。这个由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的俑坑里埋藏着千军万马,群俑体魄健壮,表情各异,神形兼备,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挖掘大坑不让游人下去,只得在走廊上观看,即便如此仍能感受到那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气势。坑道的地面上铺有与现在盖房用的机砖一样大小的砖,据介绍这就是秦砖,是目前建筑业仍然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在俑坑的展品中有个将军俑,肚皮微微隆起,可以想象作为将军的待遇一定不低,“将军肚”的说法是否由此得来也未然可知。
    走入文物陈列馆,两乘精美绝伦的铜车马映入眼帘,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态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铸铜车马,是举世无双的古代青铜器制品。两乘马车皆为四马并驾齐驱、托着蓬盖的车,这是古代有名的“驷马安车”,因为它的车速快,至今人们还把不可反悔、要守信用的告诫比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铜车马的构件多达
3400多个,接口也有3900多个,极其复杂的制作工艺,显示出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智慧。展厅里有个仿制伞杆与车体连接的铜制品,暗藏两处机关,让游人开动脑筋,找出秘密所在,我俩手把连杆上下打量一番,两处机关才得以一一化解。
    离开秦陵去华清池,这是我们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白居易《长恨歌》里有这样的句子:“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把华清池与杨玉环连为一体了,其实不然。华清池以俪山的温泉而闻名,始于2800多年前的周代,曰:“星辰汤”;秦始皇在这里砌石起宇,修建了离宫别馆,名曰:“俪山汤”;唐玄宗时大兴土木,筑宫殿、建楼台,得名“华清池”,当时“共具六门十殿四楼二阁五汤之伟观”,唐玄宗每年携杨贵妃到此过冬,并在此沐浴,也由此使得华清池名扬天下。一个个被称做“汤”的石砌水池,上下水具全,因使用人的不同而有形制和大小的区别,有些“汤”因年代太久而坍塌了,唯独完好无损的是“海棠汤”,也称“贵妃汤”,是杨贵妃沐浴之所。俯视汤池形如海棠之叶,造型之美难以描述,老公拿起相机想把“海棠汤”记录下来,说来也怪,快门就是按不下去,我在一旁打趣到:“贵妃洗澡的地方,岂能让男人随便进入?更不能让你拍照了,我来吧!”说着我拿过相机,“吧嗒”一声,照好了。有些事就这么不可思议。
    华清池的最后一个院落里有一组建筑叫:“五间厅”,这里曾是蒋介石住过的地方,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361212日凌晨,住在五间厅的蒋介石被枪声和喊声惊醒,只披了件睡衣,从窗户跳出,跑到俪山上躲了起来。东北军冲进五间厅,见蒋的衣帽仍在,被窝尚有余温,便立即搜山,在半山腰处找到了蒋介石,并由此押送到西安。现在,五间厅里蒋介石用过的沙发、床、穿衣镜等原物依旧,西安事变那天墙面被打的弹孔仍然存在,它们无言地述说着西安事变的惊险历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再上俪山去,没有观看蒋介石当年藏身之处及“兵谏亭”,留了些许遗憾,有待来日吧。
    至此,完成了西行计划。下午返回西安,看看时间尚早,离448分的火车还有段时间,我俩又跑到碑林西侧的书院门溜达一圈。这里是一条古色古香的文化街,与北京的琉璃厂极为相象。今天来到这里与初三那天大不相同,人来人往热闹了许多,铺面的门口摆满了出售古董及工艺品的小摊,有人当街写字、画画,围了不少的人观看,还有小孩子临习字帖,看写字的熟练程度,那也不是一两日的功夫了。说到写字,我此次西安之行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家家户户门口贴的春联了,每一幅春联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书法作品,并非街头卖的印刷品,楷书、草书、隶书,各种字体都显示出书写者不凡的功底,红红的底色配上金粉大字,透出那么一种喜庆,也把古城装点得如此绚丽。

    五天的时间就这么快过去了,每天都是行色匆匆,没有时间逛街,甚至没有时间吃顿象样的中午饭,但每到一处内心升起的都是一种愉悦,这就足够了。美好的景色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是相机无法记录的,那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是人与自然的融合。

                                                写于2002年正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