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至司马台长城考察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金山岭至司马台


2005827日,我和小徐来到金山岭长城,准备搞一次从金山岭到司马台的穿越考察活动。考察的起点是从金山岭的砖垛子口开始的,这是一座很小的长城关口,但其名字却历史悠久,记得1997年第一次跟着成大林老师来这里时,老师就跟我说过在《唐书地理志》书中就记有砖垛子村这个地名。此村现在就位于长城关口南侧约三华里的山沟中,砖垛子村大约在1985年还住有两户人家,后来就已无人居住,我曾跟着成老师多次来金山岭,但始终没有机会到砖垛子村去过。现村子的遗址尚存,还留有旧房子和井,村子两边山上有北齐年间的古长城遗迹。
    我和小徐上到关口上方的城墙西侧,长城的垛墙上有许多文字砖,内容有两种“镇虏奇兵营造万历七年分砖”和“镇虏奇兵营万历七年造”。我们将其拓印拍照并做了记录。两种文字砖现己都不是原来的位置,因为这里曾在
1984年至1985年间进行过维修,文字砖的位置变动应该在这两年之间,其原因应是从附近找来的旧砖又重被砌筑在此处。
    在这里做完拓片和记录,我们开始向东上山,过一个长城三叉,再向上来到库房楼,继续沿长城向东,又过了六座敌楼,到小金山楼。此时己是中午十二时,这里又有小卖部和桌椅板凳,我和小徐便在这里吃午饭,买了两厅啤酒,下酒菜是自带的黄瓜。在家里吃两根黄瓜不算什么,拿到这小金山楼上来吃,这黄瓜就显得很宝贵。
    吃完午饭继续上路,翻过大金山楼,又过了三座残楼,再向前便是没有维修过的长城了。下午的天气热了起来,走起来出汗,很是费水。长城上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凡是能走到这里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要从金山岭走到司马台长城的,尤其是外国游客。当我们走到花楼子时,感觉我俩倒象是在外国,四周围全是外国人。此时,在一个大陡坡上有一个外国女游客中暑了,倒在台阶上起不来,我拿出包里的风油精上去想帮她解一下暑,没想到与她一起的几个外国男游客对我大声喊着“不要”,看来他们是不相信我们中国的药,让庐主很生气,心想要不是看她那痛苦的惨样,俺还真舍不得给她用呢。在这荒山野岭上能用上风油精解暑容易吗?再找俺要的话抹一下十元钱!后来小徐把这件事发到了浮光留影论坛上,有网友说我是想英雄救美,就他们那浑身上下的怪味,比我那瓶风油精味还难闻,躲都躲不及呢,再美也懒得救。
    我和小徐在花楼子里休息了一会儿,忙里偷闲我画了一张速写,等身上的汗落了我们又开始上路,大约又翻过了七八座敌楼,来到麒麟楼。穿过此楼便是那段文字砖墙,现在绝大多数的文字砖字迹都己模糊不清,我们在长城上挑选了好半天,也没看到一块理想的,无意中却在马道上拣到一块字迹清楚的,将其搬进麒麟楼,拍照并制作了拓片,然后将砖小心地埋藏了起来。字模里的文字内容为:“万历陆年镇虏奇兵营造”。
    此时己是下午五时多,我们收拾好行装继续东进,又过了两座敌楼,在一座敌楼里我们又发现了另外一种文字砖,内容为:“万历六年振武营右造”。敌楼东边原有一个很大的门洞,现已塌毁,看来此处应是一座关口,墙上也有很多文字砖。站在此处向东北方向的山沟里望,能够看到一片繁忙的工地,机器轰鸣,在这静静的山沟里显得声音很大,并且还带有混响效果,那是正在施工中的京承高速公路。又向东走了一座敌楼,看着天己快黑,此楼扎营条件也不错,于是二人打开背包支起睡帐,点上酒精炉准备长城晚宴,敌楼内的墙上有一个灯厨,正好古为今用,在里面点燃一支蜡烛照亮,不一会儿,热腾腾的汤面煮好了,我俩端起酒碗,拿起自制的筷子夹上一块肉,长城晚宴正式开始了。

    28
日早晨六时多,我们收拾好行装,简单的吃了早饭,水也只剩下了一瓶半,只能先节约着喝,往东又过了一座敌楼,开始下坡,此时我们己进入了司马台景区的管界。在长城内侧的女墙上又发现新内容的文字砖:“万历六年延绥营造”,拍照并制作拓片。沿长城继续下山,碰到一位景区的工作人员,拦住我们让买票,买完票接着下山,又走了约一个小时,走过了七座敌楼,来到水关铁索桥西岸,过到东岸又一次购买过桥费,下到河边洗了把脸,又开始上到东山上的第一座敌楼,在楼内又看到有“万历口口宁夏营造”内容的文字砖。
    从第一楼沿着城墙向上攀登,台阶很陡,在第四楼附近又看到“万历六年石塘路造”的文字砖,大多己模糊不清。再向上走,在一个小平台处有一个小卖部,一个被晒的黑不溜湫的小伙子在这里卖一些冷饮、水、方便面等食品和饮料。我们正好急需补水,花五十元钱买了一批矿泉水和可口可乐,我一口气灌了三瓶,今天实在是太闷热了,我和小徐都出了很多汗,这一下就全补回来了。
    喝足了水,又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向上走,在五楼下边一点又有密集的文字砖,内容是:“万历五年石塘路造”,我们挑选了一处清楚的拍照并制作了拓片。由于天气太热,也没有了宣纸,我们放弃了继续上山的计划,从五楼处沿偏坡道一路下山,再从索道的出入口向东,沿山路向后庄子方向前进。这里己出了司马台景区,由于山路长时间没人走,己被植被掩盖,我们边找路边走,实在累了就休息一下。走到中午十一时左右,天气更加炎热,地上就象是一个大饼称,向上冐着热气,我们浑身上下也不知道被汗水淹了多少次。好在此时己找到下山的准确路线,从一座看起来很古老的小石城子边上向南开始下山。这是我上次和柏涛兄登聚仙楼时唯一能记住的路标。
    下午快一点时,我们来到后庄子村史瑞库老大哥的家,老两口热情地招乎我们进屋,还要张罗着炒菜做饭。我让大嫂赶快做一锅小米捞饭,其它什么都不要做,现在最着急的是解渴和补水。喝足了小米捞饭又休息了一会儿,下午二时多,告别了史大哥老两口,背上史大哥送给我们老南瓜和豆子,出村来到了大公路上,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小徐夫人开车接上了我们,顺利返城。
    通过这次金山岭至司马台一线的长城考察,我们新发现了七种文字砖。这还只是按文字内容分,如果再分细致一些就不只这七种了,有的文字砖虽然是同一种内容,但字体还有区别,应该不是一个人的笔体。我们这次拓印和记录下来的都是现存最清楚、文字书写漂亮的文字砖,再过若干年这些文字砖都将被风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建议有关文物部门在维修长城时,应挑选一些字迹清楚的放到愽物馆里,长期将其保存下来,让我们的后人永远都能看到这既保贵又特殊的长城文物。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