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成大林老师到崇礼考察早期长城

 

您的位置主页长城情结长城笔记到崇礼考察早期长城


20121017日,我和成老师一大早从马连道出发,沿着西三环走八达岭高速,一路直奔崇礼。很多年没有和老师一起出去了,老师已经近70岁的老人了,恐怕以后一起出去爬山看长城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了。这次老师主要目的是想看一看那里的早期长城遗迹,顺便再去一趟赤城看一看我们多年的老朋友明晓东。
  这次出发前,老师在地图上做了大量的功课,并提前与崇礼县文化局取得了联系。我们一路高速很顺利,从崇礼南出口出来,打电话和崇礼县的负责同志见了面,先到了他们的文化局,县里目前还没有文物局,归文化口管,只有一个文物管理所,长城资料他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去看的地方他们更是一无所知。
  中午吃饭时,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处的王刚也从市里赶过来,与成老师见面并进行了交流。吃完午饭,由文化局的耿小林和郭秀峰两位年轻的同志陪同着我们,一起来到了县城南的炭窑沟村,通过资料得知此村的西南山上有早期长城遗址。进村后我们先找老人打听,问山上有没有石头棱子或是土埂子一类的东西,都回答说没有看见过。看来我们只能自己上山找了,先沿着半山腰向西南方向走了一段,看到有一条小道直通山顶,我们就沿着小道上到了山梁上。山梁上有一道不太明显的土棱子,上面布满了块石。要不是当时草枯了柴禾变稀很难看出来,成老师看了说,这就是那道长城遗址,看来我们这次是没有白来,找到了。
  继续沿着山梁向东南方向走,长城遗迹很明显,但柴禾密集,不好拍照。山坡上的积雪挺厚,不一会小耿和小郭的鞋都灌满了雪,袜子也湿透了,因为他俩穿的是皮鞋。又上到一个山梁,两位年轻人都脚丫子和泥了,老师的年岁大,体力也不行了。考虑到要抓紧时间,我只背了老师和我的相机,轻装继续再往上走一段。沿着山梁向上,方向变成了西南,不一会我看到一道非常明显的石头墙,石墙有一米多厚,一米多高,山石干垒而成,我迅速地拍好了照片,山梁变成正南走向,我向着一座烽火台走去,由于柴禾密集,到了烽火台跟前根本无法拍照,只好撤退下山。回到炭窑沟村我们停车的地方时,天已经黑透了。开车回到县城,吃完晚饭,文化局的两位同志又给我们找好了住处,今天的考察才算结束。
  十八日早上起来,我和老师到街上吃了早饭,开车先到县城的南边看了一座汉代的古城遗址,由于修高速公路,城的西侧被挖下去很多,露出了很明显的文化层,绳纹瓦,陶罐的残片密密麻麻的堆积在层面里。看完古城后,我们一路向北,今天的计划是看清三营一带的长城。并准备住宿在清三营乡,当地文化局的同志说,那里吃住很不方便,还给我们提前联系了薛乡长,帮助找一下吃住的地方。后来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一个叫狮子沟的地方有旅店和饭馆,于是,我们临时改变了计划,决定改在狮子沟住宿。
  我们开车一路东北方向,过阳坡村奔东进一条山沟,一路上坡,来到一个叫沙岭子村的地方。在村委会门口把车停好,村委会的大门紧锁着,村子里一片寂静,隐隐约约在村子北面传来打场的机器声。站在这里,能看到村子东面的山上有锥形的烽火台,山不高,缓坡。山村的美景衬托着山上的烽火台,景色很别致,我画了一幅速写后,和老师一起往山上溜达。不一会来到一座烽火台前,在烽火台的南侧,我看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呈垂直状的一个洞,大概是有人把这个烽火台当做古墓了,在这里挖了一个盗洞。从这里开始能看到墩台与墩台之间的长城遗迹,两条沟中间夹着一条土石夹杂的土埂。我和老师继续往南上山,又上到一座更高的山上,山头上的烽火台围着一个方形的土围子,老师说这是明代的东西。从这里往北望去,远山一片沟壑纵横,一眼能望到六座烽火台,深秋的景色也很迷人,地里的油麦都扎好了捆,在地里戳着。我拿出画笔,把眼前的景色画了下来。
  下山后,我们开车回到狮子沟乡吃中午饭,饭店这里还有住宿,条件差一些,便宜,
20元一位,中午饭还能吃到酱狗肉。吃好午饭定好房子,一路开车直奔东南方向的野鸡山方向,听饭馆老板说,我们的车一路可以开到长城脚下,但我没有看到道眼,一路过野鸡山隧洞跑到了赤城县的境内,过隧洞路边有一个停车场,把车停下后,看山不高,我和老师便走了上去,这里的长城样子和沙岭子村的相同,烽火台之间都是双沟夹着一条碎石土埂,只是人为破坏比沙岭子村的严重一些。
  傍晚时我们又回到狮子沟,吃吃喝喝后住宿在了饭店里,屋里有点冷,老板在现烧暖气,弄得过道里烟熏火燎的。吃完晚饭后,我问老板明天能否给我们做早点熬点粥喝,老板说八点以后可以,我一听,那还是算了吧,八点我们都应该在山上了,时间可耽误不起。半夜我起夜,见过道前后都锁门了,出不去。过道里放了个朔料筒,一看是往这里尿。早晨五点半,我睡不着了,起床准备去上厕所,无奈过道两边都上了锁出不去,只有一个门可以通到后院,由于内急只好跑到后院去找地方解决了。
  十九号早晨六点多,我们喊醒了店老板,打开大门,开车往北,过阳坡继续往北,不一会来到清三营乡,说是乡,其实就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村子,幸亏我们昨天没有在这里住宿,不然吃住都没有地方。村子的东面不远就是边墙,老师决定在这里看一下,车子往东开上一条水泥路,一直开到边墙的跟前,我们停好车,沿着长城遗迹向北面的山坡上走去。长城还是两条沟夹一条土埂,山顶上的烽火台有一个土围墙,长城蜿蜒着向北,远处的烽火台呈锥状,非常高大。
  老阳升起一竿子高,远处的山腰传来了一阵吆喝声,一群山羊沿着山坡涌了上来,放羊的羊倌看到我们过来很紧张,羊倌姓任,紧张的原因是这里禁止放牧,他以为我们是乡里的检查员来了呢。告别了羊倌老任,我们继续北进,柏油路越来越窄,变成了水泥路,一路上坡,水泥路又变成了沙石土路。不一会我们便来到了梁头,长城在这里分成了两支,一路往东奔沽源方向,另一路往西北,奔张北方向。北面和西面的山上都是风电的大风扇,成片的立在山顶上,我们开车沿着一条风电路向西来到了一座山顶上,从这里很清楚的看到两条长城的走向。
  从梁头处我们开始一路下山,不一会又有了水泥路,路况还算好走,一路弯弯曲曲向东,过了几座说不出名的村子后,上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柏油路。上了大路继续往北,没走多远看到几个带红袖标的老村民,拉着一根绳子,在路上检查过路的车辆,由于开十八大,在这偏僻的山沟里也有了检查点。检查登记后继续北上,一路上坡,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沽源县的莲花滩乡,在路边一家饭馆简单的吃了午饭。这里是我们这次考察路线的折返点,从这里我们要开始往回返了。
  吃完午饭,我们驱车来到头座窑村,在水泥路边停好车。南面的山不高,山顶上就是老边墙,山上的风电塔连成了片,这里一片寂静,连个人影都看不见。我和老师沿着缓坡往山上走,来到山顶,首先看到的是满山的简易公路,把山体上的草皮破坏的向癞痢一样,风电塔要说像树林子一样也不算夸张,山上的长城被挖的七零八落,有的被拦腰斩断,有的地方被推平了当做了路。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为了立一个风电塔,竟然有一座烽火台被推土机推平了一半!只剩下了一个半残的烽火台趴在那高大的风电塔下面。风电塔的顶上有“东汽”的字样,不知道这东汽是哪家的风电公司。
  离开头座窑村,沿着县
403道往回走,路边有个大石门村,这里也有一座烽火台需要考察,车开到这里停下,我们准备一起上山,下车后我回头一看,里侧后轮胎没气了,可能是刚才走了一段石渣子路时被扎了。只能让老师一个人去看那座烽火台了,好在那里也不高,山也不陡。我在路边换轮胎。等老师看完那座烽火台,我这里也换好了轮胎,时间一点也没有耽搁。继续开车上路,不一会就来到沽源与赤城的交界处,明长城主线从这里由东向西经过这里,公路西边有个村子叫马连口,过去应该是长城上的一个关口。
  进入赤城界后,往下不远就是君子堡,城堡的墙非常高大,村子里破败不堪,已经没有几家住户了,留守的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再往下走,过马营堡,情况和君子堡一样,只是比君子堡村大一些。继续一路往南,过云州堡,在赤城县北把刚才扎了的轮胎补好,顺便给明晓东打了电话,说好在县城等候一起吃晚饭,一晃已经和小明五六年没有见面了,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小明已经是雕鹗镇的镇长了。要是在赤城县走长城,很多人会很自豪的对你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走长城的叫明晓东,你知道吗?”现在小明也算是赤城县的长城名人了。当晚在温泉一起吃饭,小明说明天带我们一起去看一段丰源店那边的长城。
  二十号早晨,我们一起和小明的两位长城摄影朋友小韩和曙光一起,两辆车一起出发,从丰源店往东南方向,又拐向西南,沿着一条临时的风电路上山,我们看到这里的长城都是一米多高,山石干垒,顶部浑圆状,看起来这里的长城只能起到一个档马的作用,小明认为这是早期的长城,成老师问问我,我看了看,觉得和冰山梁上的那石墙差不多,应该不是啥早期的长城。又看了看那里的烽火台,也都有一圈围墙,这更说明是明代的东西了。这里现在也是风电塔林立,长城也被破坏的很严重,整段的长城都被拦腰斩断或是推平了。
  中午回到县城,在小明朋友曙光的饭店吃的大锅鱼,吃完午饭,告别了小明的朋友,又来到雕鹗镇,参观了一下明镇长的办公室,下午两点多,从雕鹗返回了北京,完成了这次三天的考察任务。


<<back